44th CJSC | 前辈采访:来自斯德哥尔摩大学&慕尼黑大学的小萌学姐

中日学生会议是1986年成立的非盈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中立的学生团体。会议秉承着“Zero Distance”——“零距离”的理念,旨在搭建中日青年学子零距离交流的平台,促进中日青年的相互理解与文明互鉴。

39年来,在数千位前辈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学生会议赓续至今,让中日友好的种子不断生长。2025年,我们在科技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即将迎来第44届中日学生会议。

本届会议筹备期间,我们有幸采访到几位前辈。读了冠儒学长和筱妍学姐的采访,想必大家对中日学生会议有了基本的了解。

今天让我们再听听连续三年参加中日学生会议——李小萌学姐与中日学生会议的故事。

⭐有请最后一位嘉宾闪亮登场⭐

李小萌

第37届中日学生会议成员

第38届中日学生会议执行委员

第39届中日学生会委员长

– 慕尼黑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学双硕士

–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外交学、英语双学位

– 国际安全和生育政策问题研究爱好者

– 广告行业新人

1

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活动选择连续三年参加中日学生会议的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一次参加会议的时候留下了很多快乐的回忆,也交到了朋友!但是每次都感觉有点什么还想做的事情,想再来一次的想法很强烈,所以在后期委员选拔的时候马上参加了。同时也很希望自己能让更多人有更多快乐的体验😼

▲37届媒体分科会全员合影

▲第37届大合照

 

2

中日学生会议和其他类似的活动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觉得中日学生会议的好处是可以在相对轻松的氛围里讨论问题以及参加者在讨论上面的自由度很高。一个是互相熟悉之后中日双方都能更积极的说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严肃讨论和观光娱乐交替让整体氛围不会过于紧绷,保证了还在放暑假的这种假期感;另外一个是之前参加的时候虽然确定了大的主题,但是具体的方向和案例之类的其实是大家商讨决定的,这种情况下即使第一次参加也可以有很强的参与感,非常推荐!

3

从参加者到执行委员再到委员长的身份转换,是如何在会议期间去平衡委员工作和成员活动的呢?

这个真的是很难平衡的。38th的时候我的分科会成员真的帮助了我很多,是非常感谢的心情。我觉得在这件事上委员其实是要有心理预期自己可能会不那么能全情投入到讨论中的。做参加者的时候我的参会体验是优于做委员的,但是另一个方面做委员可以帮助我在这种会议相关的技能上得到提升,比如应急处理以及协调分配上面的能力。同时做委员的话你还会获得会议圆满结束的成就感,也很不错🥳

▲38届分科会讨论情况

▲38届大合照

 

4

 在三次会议活动之后,收获了哪些成长?

就像前面说的,在这之后我整个人其实变得更有条理也更加平和了。同时我也在三次会议中意识到更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更积极的和大家一起工作而不是一个人埋头苦干。同时也真的交到了很多好朋友!说起来我留学期间接机和一起出去玩的朋友也是CJSC认识的,真的很庆幸有参加这个活动了。

5

对于本届全体参会者,关于衣食住行方面有哪些经验分享?

轻装简行!每到一个地方可能都买点东西所以行李箱感觉东西越少越好。另外之前会给其他参会者准备自己家乡特产小礼物,也会收到很多,所以建议有一小部分行李位置留给礼品!

衷心感谢李冠儒学长、李筱妍学姐以及李小萌学姐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虽然未能以面对面的形式交流,但通过这三篇简易的文字采访,相信中日学生会议的魅力已传达给了大家。

第44届中日学生会议,期待你的到来!

 

来源 | 第44届中日学生会议宣传组

图片 | 李小萌

排版 | 余思源

文字 | 余思源、李小萌

审核 | 张程烜、陈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