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学生会议是1986年创立的非赢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中立的学生活动。会议一直以来得到中国政府、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协会等中日官方机构的大力支持,受到来自中日各大高校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会议立足当前中日关系局势变化,旨在通过青年人的视角为中日两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促进中日青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推动中日青年友好交流的新篇章。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构筑中日和平桥梁”
「架橋」—対話から知り、明日に伝える。戦後100年の日中関係へ—


地点:中国大连、沈阳、北京,日本长崎、东京
时间:2025年8月3日~8月25日
本届会议详情请参考同步发送的《中日学生会议介绍书》。本届会议详细行程将仅向参会者公布。


各分科会参会者人员构成:
中方参会者4人+日方参会者4人+中日方委员2人=10人
和平分科会
使用语言:英语
议题背景: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日两国在过去的历史中经历过冲突,也在长期交流中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基础。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促进和平共处是当代中日青年必须共同思考的问题。战后,中日两国通过签订和平条约、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等方式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关系,但历史记忆的叙述方式仍然影响着双方民众的相互认知。在信息传播加速、国际局势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下,如何在历史教育、公共记忆和未来合作中达成建设性共识,是中日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核心议题:
1. 历史记忆与和平教育:如何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构建的历史认知
2. 战争纪念与民间交流:如何在对历史反思中推动和平合作
3. 历史镜鉴与全球视野:如何在全球视野下重审历史遗留问题
身份认同分科会
使用语言:英语
议题背景:本分科会聚焦于日本与中国的身份认同形成过程及其价值观差异。作为东亚的重要国家,日本与中国在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存在深厚的联系,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相互影响。然而,尽管两国共享一定的文化基因与历史记忆,它们在现代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模式以及文化背景。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两国国民的自我认同方式,并导致了在国家、民族、社会、个体等多个层面的价值观差异。
核心议题: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深入理解日本与中国的身份认同形成机制及其价值观差异,促进两国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我们相信,身份认同不仅影响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也深刻塑造国家间的互动方式。通过分析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教育、媒体等因素如何塑造日中两国的自我认同,我们希望消除误解、增强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这一认知促进更具建设性的对话、政策协同以及长期合作。最终,我们的目标是推动更加稳定、互信和包容的区域关系,为未来的跨国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食文化分科会
使用语言:中文、日语
议题背景:在全球化与工业化双重浪潮冲击下,中日饮食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传承挑战。作为拥有千年饮食对话史的邻邦,两国通过茶道、节令糕点等载体构建了”以食载道”的文化共识——中国《齐民要术》记载的粔籹技艺东传为和菓子工艺,寿司文化经海上丝路演化出地域性风味,印证着饮食作为活态文化遗产的跨文明价值。然而,现代食品工业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加速了饮食文化符号的稀释:预制菜标准化生产消解了手工技艺的温度传递,食品添加剂重构了传统风味的感知维度,年轻群体对”妈妈味道”的认知断层持续扩大。本次会议聚焦食品工业化不可逆进程,探寻饮食文化基因的存续策略,推动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的动态平衡。
核心议题:
围绕”饮食文化记忆的工业化生存”命题,重点解构食品工程技术创新中的传统味觉编码、饮食非遗的数字化传播范式、以及中日饮食文化IP的协同开发机制三大实践维度。
性别分科会
使用语言:中文、日语
议题背景: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性别差距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历史上,受传统观念影响,女性在职场和政治领域的参与度较低。20世纪以来,女性主义崛起,推动了法律改革和社会观念的转变,使女性地位逐步提升。然而,工资差距、高层职位比例失衡等问题依然突出。除此,有关性别认识等问题也层出不穷……
核心议题:
本分科会将从职业类别、动漫形象、服装设计和外貌等角度,以“性别差距与纠正措施”为主题,对社会中基于性别的固定观念和性别偏见进行考察。两国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性别差距的实际情况,相互借鉴两国的长处,探索改正的道路。
传播分科会
使用语言:日语、英语
议题背景:日本动漫游戏曾深刻塑造了中国娱乐产业的早期形态。当融合中日文化基因的作品在日本实现反向输出,标志着中日的娱乐产业从单向输入转向价值共创的新阶段。与此同时,中日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同时扮演着桥梁与壁垒的双重角色,两国媒体针对同一事件的报道角度和报道重点会具有不同的倾向性,深刻影响着两国民众的观点。
核心议题:
日本和中国的媒体是在相互影响的同时发展起来的。本主题中,我们将以“中日媒体的比较及相互影响”为主题,从娱乐媒体和新闻媒体两个视角进行讨论。
在娱乐媒体方面,将探讨日本动漫游戏对中国娱乐产业形成的影响,以及引入中国新时期娱乐作品实现共创”的可能性,并就文化符号的翻译和可持续创作生态系统的构建进行深入讨论。
在新闻媒体方面,通过分析中日媒体互为桥梁和壁垒的现状,考察新闻报道的偏向和叙述的差异对舆论的影响,探索中立的报道方式和媒体对话的可能性,促进相互理解。
教育分科会
使用语言:中文、日语
议题背景:中日两国的教育正在面对新的挑战。一方面,科技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机遇,如网课普及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接触优质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但同时,贫困家庭难以承担高端资源,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使得农村地区难以稳定享受这些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从历史来看,中日都曾有过促进教育公平的经验。中国的科举制度让贫困学子有机会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日本江户时代的寺庙教育则普及了基础读写能力。然而在当下,应试压力的增加让有艺术或其他天赋的学生被迫专注于刷题。日本的补习班的费用日益高昂,令普通家庭难以负担。面对这些问题,本分科会希望探讨如何在保证所有学生享有公平教育机会的同时,也能让不同特长的孩子得到充分发展。
核心议题:
1. 传统智慧的现代应用:如何将古代“有教无类”的理念转化为现代教育政策,使优质资源惠及所有学生?
2. 科技助力教育公平:如何确保AI与数字化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会加剧贫富差距?
3. 个性化成长与教育改革:如何在教育体系中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优势,避免“一刀切”的培养模式?


✦招募对象
中国各地(含港澳台)及在境外就读的中国本科生(包括准大一新生)、硕士生、博士生
✦招募人数
中方:24人
✦招募条件
– 具备一定的英语或日语的语言能力水平,可进行流畅的会话交流
– 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保证全程参加会议
– 对跨国青年间的交流具有热情,在交流中包容开放,能够尊重文化差异、个体差异;
– 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乐于表达自身观点;
–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配合执委会完成协调工作
✦招募日程
提交报名表:2025年3月1日~3月31日
资料初筛:2025年4月1日~4月3日
线上面试:2025年4月7日~4月13日
确定中方参会者:2025年5月4日
报名方式:填写飞书问卷(点击或扫下方二维码报名)
✦报名问卷

⭐通过初筛的同学将收到线上面试邀约的邮件,请及时查看邮箱⭐
如有任何疑问,可在公众号后台输入“答疑”,获取微信群聊二维码,本届委员将尽力为您解答;
或发送邮件至第44届中日学生会议官方邮箱:cjsc44th@cjsc-china.org


预计参会费用:5000元(根据实际赞助费与支出,采取多退少补原则)
费用包含:
1.全程住宿费;
2.交通费(包含中国期间大连、沈阳、北京之间的高铁费,日本期间的长崎、东京之间的交通费)
3.会议场地费;
4.门票及文化活动体验费(如故宫门票、汉服体验门票等);
5.部分集体活动餐费;
6.材料费及材料寄送费;
7.中方境外保险费。
费用不含:
1.中方参会者从所在地前往中国参会地、从中国前往日本以及从日本回中国的交通费;
2.会议期间参会者的个人旅游支出;
3.签证费用;
4.其他因个人原因产生的费用。
至今,中日学生会议已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大使馆、日本外务省、日本文部科学省、日中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日本国驻华大使馆、《人民中国》杂志社、日中交流所等机构的支持与协助,同时得到国际交流基金、小西国际交流财团、日本文具财团、三菱UFJ国际财团、双日国际交流财团等机构的赞助,具体参看《中日学生会议介绍书》。


2025年8月
第44届中日学生会议
期待你的加入
来源 | 第44届中日学生会议中方执行委员会
图片 | 第44届中日学生会议中方执行委员会
排版 | 余思源
文字 | 第44届中日学生会议中方执行委员会
审核 | 张程烜、陈周